进入管制与黑车现象

被引:26
作者
郭锐欣 [1 ]
张鹏飞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政府管制; 出租车; 空车率; 垄断; 合谋;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09.03.007
中图分类号
F572.88 [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黑车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北京模式"下的出租车管制政策所造成的影响。模型用单位时间内城市居民愿意以出租车方式出行的里程数定义居民对出租车的需求,分别对正规出租车司机、黑车司机以及执法机构建立效用函数,以分析政府管制政策以及执法机构打击黑车的努力程度对黑车数目、黑车司机利润、正规出租车的利润和空驶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现有的、固定不变的数量和价格管制使出租车缺乏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从而使得歧视性进入管制政策和僵硬的数量管制政策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黑车问题;严厉打击黑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促使团伙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特大城市出租车行业管制效应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J].
郭锐欣 ;
毛亮 .
世界经济, 2007, (02) :75-83
[2]   政府在出租车市场的管制缘何失效 [J].
庞世辉 .
中国改革, 2006, (12) :12-14
[3]   北京出租车产业管制绩效分析 [J].
颜靖人 .
经济师, 2006, (10) :42-43
[4]   上海整治“黑车”问题的难点及对策 [J].
吴润元 .
综合运输, 2006, (07) :69-70
[5]   20万天价罚款——北京“狂飙”治黑车 [J].
崔晓林 .
中国经济周刊, 2006, (18) :24-26
[6]  
“黑车”盛行说明了什么[J]. 王军.中国新闻周刊. 2006(16)
[7]  
北京黑车:垄断下的竞争[J]. 顾海兵.中国社会导刊. 2005(21)
[8]  
管制成本与社会公正——透过北京市出租车业看政府管制的失败[J]. 郭玉闪.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5(00)
[9]  
Demand–supply equilibrium of taxi services in a network under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J] . Hai Yang,S.C. Wong,K.I. Wo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 2002 (9)
[10]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in the taxi industry [J].
Cairns, RD ;
ListonHeyes, C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6, 59 (01)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