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38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于大勇
贾承造
魏国齐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地热流; 热导率; 库车前陆盆地; 塔里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整体属于低热流冷盆,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为40~50mW/m2,低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山前带的热流值相对较高,如依奇克里克、大宛齐、克拉等构造分区的热流值均在45mW/m2以上,是冷盆中的高热流带,也是天然气高产出带;中央坳陷部位的热流值较低(小于45mW/m2);前缘隆起部位热流值较高,如塔北的提尔根;南部的热流值东高西低,如牙哈等地区的热流值均高于45mW/m2,而西部的羊塔克、英买地区的热流值低于40mW/m2。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盆山耦合过程,盆地边缘岩石圈挠曲和快速沉降,决定了盆地现今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图1表4参22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J].
付晓飞 ;
吕延防 ;
孙永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22-25
[2]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王社教 ;
汪泽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1-8
[3]   “九五”期间塔里木盆地构造研究成果概述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14
[4]   南海盆地地热特征 [J].
何丽娟 ;
熊亮萍 ;
汪集旸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2) :15-18
[5]   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的基本原理和进展 [J].
胡圣标,汪集 .
地学前缘, 1995, (04) :171-180
[6]   塔里木盆地大地热流密度分布特征 [J].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6) :855-856
[7]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