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及其法治化路径

被引:28
作者
马一德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 法治; 国家治理; 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202 ;
摘要
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链条表现为:执政党——政协——人大——人民。执政党——政协,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政治协商;执政党——政协——人大,是基于政治协商获得现实合法性的党的主张通过人大制度转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人大——人民,是双向的选举与依法治国;执政党——人民,是实质为社会协商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展现。协商民主主要包含"执政党——政协"中的政治协商,以及"执政党——人民"的社会协商,二者经由人大制度加以勾连。这在逻辑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与人大代议民主的内在关联,形塑了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即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塑造"政治协商——立法协商——社会协商"的制度循环,以此指引现实制度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63+208 +20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制宪权与根本法.[M].陈端洪;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中国宪法导论.[M].刘茂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治理中国.[M].(美) 李侃如;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  
协商民主.[M].(美) 埃尔斯特;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5]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 亨廷顿 (Huntington;S.P.)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民主新论.[M].(美) 萨托利 (Sartori;G.)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  
偏颇的宪法.[M].(美)凯斯·R.桑斯坦(CassR.Sunstein)著;宋华琳;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法律程序的意义.[M].季卫东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9]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 哈贝马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0]  
包容他者.[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