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预防的尴尬处境与理论突破

被引:1
作者
祝彬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关键词
艾滋病; 性传播; 预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艾滋病疫情显示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预防将成为我国防艾工作的重点,艾滋病性传播预防的有效实现必须走出尴尬的处境、突破传统的理论束缚,创建鼓励和帮助高危行为人群改变不安全性行为的保护性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济南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J].
张昌庆 ;
阮师漫 ;
石志林 ;
杨慧 ;
王美花 ;
张明玉 .
预防医学论坛, 2006, (03) :352-353
[2]   商业性性交易者艾滋病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 [J].
夏国美 ;
杨秀石 .
社会, 2005, (05) :167-187
[3]   中国的艾滋病危机 [J].
季北慈 ;
詹尼弗·张 ;
撒拉·帕尔玛 ;
李冬莉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2-17
[4]  
"抗艾"已处临界点——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戴志澄[J]. 赵晓秋.法律与生活. 2004(24)
[5]   需从人类安全视角关注的领域——娱乐服务业中的艾滋病高危现象及社会干预研究 [J].
夏国美 ;
杨秀石 .
社会科学, 2004, (04) :64-73
[6]  
法学方法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 2003
[7]  
政府办"小姐培训班"引发争论. 张悦. 南方周末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