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光恒
曾大力
郭龙彪
董国军
钱前
张国平
滕胜
朱立煌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北京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 胚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米粒胚重差异显著的广东早籼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北方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 ,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12 7个株系 ,对糙米重、胚乳重、胚重和胚重率 4个性状进行了评价与QTL分析。 4个性状表现型均为连续分布 ,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 ,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 13个影响 4个性状的QTL ,分布于第 2、3、4、6、9、10和 12染色体上 ,其中糙米重 4个、胚乳重 5个、胚重 2个和胚重率 2个。控制糙米重的 4个QTL与控制胚乳重的QTL位于相同的区间 ,说明糙米重与胚乳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遗传关系。胚重qEW 3和qEW 4的LOD值分别为2 89和 3 34,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 13 8%和 14 1%。qEW 3上来自JX17的等位基因使胚重增加 ,而qEW 4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ZYQ 8。在第 4、9染色体上 ,各检测到胚重率的QTL ,其LOD值分别为 2 92和 2 6 3,贡献率为 10 6 %和11 2 % ,它们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ZYQ 8。分析表明 ,这些QTL与控制巨大胚ge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Geneticmolecularlinkagemapconstructionandgenomeanalysisofricedoubledhaploidpopulation. 沈利爽,何平,徐云碧,谭震波,陆朝福,朱立煌. 植物学报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