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滑坡段变形机制与处治技术

被引:19
作者
赵志刚 [1 ]
李德武 [2 ]
张志军 [1 ]
赵炼恒 [3 ]
机构
[1]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2]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滑坡群; 穿越; 变形破坏机制; 处治技术; 监控量测;
D O I
10.19713/j.cnki.43-1423/u.2013.03.010
中图分类号
U451 [隧道结构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406 ;
摘要
以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孙家崖隧道为工程依托,探讨隧道穿越滑坡体时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机制与处治技术。在滑坡形成机理与变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滑坡体综合防治措施设计;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了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形变的影响,并由此探讨隧道与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抗滑桩处治方案减小了隧道开挖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隧道支护措施能同抗滑桩支挡结构一起组成组合抗滑结构体,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阳坡里隧道纵穿滑坡体段变形破坏机制与加固效应研究 [J].
王永刚 ;
丁文其 ;
唐学军 .
岩土力学, 2012, 33 (07) :2142-2148
[2]   偏压隧道病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 [J].
李彬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 8 (06) :59-63
[3]   病害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模型与方法 [J].
王春景 ;
雷明锋 ;
彭立敏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2011, (03) :73-77
[4]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机理实例分析 [J].
朱苦竹 ;
朱合华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 (05) :809-812+817
[5]   21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 [J].
王梦恕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2004, (01) :7-9
[6]   坡体病害与隧道变形问题 [J].
马惠民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S2) :2719-2724
[7]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J].
陶志平 ;
周德培 .
工程地质学报, 2003, (03) :323-327
[8]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受力变形规律的研究 [J].
毛坚强 ;
周德培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2, (04) :371-376
[9]   蠕动滑坡成因及隧道变形机理的分析 [J].
张鲁新 ;
周德培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02) :99-103
[10]   斜坡病害与隧道变形问题雏议 [J].
李文军,马惠民,曹玉立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5, (01) :74-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