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杨复沫 [1 ,2 ]
欧阳文娟 [1 ]
王欢博 [1 ]
刘源 [1 ]
田密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2]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化学消光; 大气颗粒物; PM2.5;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全球陆地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数十年间呈普遍降低的趋势,其中亚洲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十年降低幅度最大。在中国,与能见度密切相关的PM2.5和雾-霾污染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概要介绍大气能见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主要综述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与能见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美国IMPROVE化学消光算法的建立与修正,以及基于该消光算法得出的美国各地区PM2.5各化学物种对大气消光贡献的变化。最后简述国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情况,包括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开展的重要研究计划。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1980—2011年北京城区能见度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余予 ;
孟晓艳 ;
张欣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2) :129-136
[2]   天津市夏季灰霾与非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J].
魏欣 ;
毕晓辉 ;
董海燕 ;
陈魁 ;
孙韧 ;
冯银厂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193-1200
[3]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 [J].
吴兑 ;
刘啟汉 ;
梁延刚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碧婷 ;
陈慧忠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1) :2660-2669
[4]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蒙 ;
范绍佳 ;
吴兑 ;
廖碧婷 ;
李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08) :1409-1415
[5]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特征分析及其与主要污染物因子相关性分析 [J].
罗杰 ;
林楚雄 ;
陈嘉晔 ;
张晓东 ;
吕志新 .
中国环境监测, 2012, 28 (02) :45-48
[6]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边海 ;
韩素芹 ;
张裕芬 ;
冯银厂 ;
吴建会 ;
姚青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3) :406-410
[7]   广州地区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李菲 ;
吴兑 ;
谭浩波 ;
毕雪岩 ;
蒋德海 ;
邓涛 ;
陈欢欢 ;
邓雪娇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1) :113-122
[8]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9]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10]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