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密度和移栽期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崔一龙,朴仁哲,朴哲
机构
[1]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稀植栽培,折损重;
D O I
10.13478/j.cnki.jasyu.1995.01.004
中图分类号
S511.10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密度和移栽期的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叶龄、叶色的影响不大,其差异不明显,但稀植(30×26cm)与较密植(30×13cm)相比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最高分蘖期相近,有效分蘖率提高,在有效穗中二次分蘖穗所占的比重增多;茎基部仲长节间缩短变粗,秆壁增厚.折损重大,抗倒伏能力增强,二次枝梗数明显增多,从而引起每穗粒数增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移栽期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稀植的情况下5月28日移栽的比5月20日、24日移栽的明显减产.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要达到低耗增效的目的,在采用稀植栽培技术体系的同时,应适时早插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间歇灌溉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J].
崔一龙 ;
安相哲 ;
朴仁哲 ;
韩太日 .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2, (04) :210-219
[2]   论水稻稀播稀插栽培 [J].
徐奎彻 .
吉林农业科学, 1983, (02) :25-34
[3]  
中国稻作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