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突变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之我见

被引:5
作者
缪炳良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点突变; 染色体突变; 作物突变育种; 研究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5 [引变(诱变)和突变育种];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诱发突变实为染色体片段或DNA碱基位点突变。碱基位点的突变(即点突变)有两个作用,一是品种改良作用,二是基因创新作用。前者主要是在常观育种材料上优中选优。因些,作者认为点突变育种改良的研究最好能与常规育种计划相接轨。诱发点突变意义上的基因创新与常规育种意义上的种质创新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真正的新基因创造,其新基因可以是原始材料基因库中已有的,也可能是没有的;后者只是原始材料基因库中原有基因经交流、重组后新基因型的表现。因此,作者认为利用点突变创造新基因资源的研究可作为今后诱变育种工作的重点方向。染色体片断突变有几种形式,育种上最具价值的是易位突变。通过辐射诱发易位可导入有关栽培种的近缘种属的有利基因资源,这方面尤以通过辐射添加系与常规品种杂交F1代减数分裂前期植株诱导易位的几率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应用辐射易位技术从簇毛麦向普通小麦转移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初报 [J].
缪炳良 ;
柳学余 ;
莫建华 .
核农学通报, 1993, (04) :5-8
[2]   辐照花粉实现基因转移 [J].
杨平华 .
核农学报, 1988, (01) :1-4
[3]  
Interspecific T-DNA transfer through plant protoplast fusion[J] . E. Müller-Gensert,O. Schieder.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87 (1)
[4]   THE COMBINATION OF POLIMA CMS AND CYTOPLASMIC TRIAZINE RESISTANCE IN BRASSICA-NAPUS [J].
BARSBY, TL ;
CHUONG, PV ;
YARROW, SA ;
WU, SC ;
COUMANS, M ;
KEMBLE, RJ ;
POWELL, AD ;
BEVERSDORF, WD ;
PAULS, KP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7, 73 (06) :809-814
[5]   INTERGENERIC GENE-TRANSFER MEDIATED BY PLANT PROTOPLAST FUSION [J].
DUDITS, D ;
FEJER, O ;
HADLACZKY, G ;
KONCZ, C ;
LAZAR, GB ;
HORVATH, G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1980, 179 (02) :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