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及有机资源利用

被引:20
作者
李忠佩
张桃林
林心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循环与平衡,有机资源,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S155.25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根据野外采样分析、调查及田间试验结果,讨论了红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红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状况,初步探讨了红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肥力退化的关系,并根据红壤区有机物质资源特点提出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措施。红壤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低于东北黑土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区,而高于黄淮海平原区以及黄土高原区;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输入土壤的有机物质量的差异,是红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红壤中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在0.15~0.55之间,物料的化学组成、土壤质地、土壤酸度、土地利用方式、原土有机质含量等是影响腐殖化系数的重要因素,瘠薄红壤中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比一般红壤中要高41%;红壤水田有机碳的年矿化率为2.4%~3.2%,有机碳含量越高,矿化率越大;总的来说,红壤耕地,特别是低产水田和旱地的有机碳库处于亏缺状态。退化红壤的有机碳含量大多<8.7g/kg,全剖面有机碳储量仅为熟化旱地红壤的40%左右;其腐殖质组成中HA/FA比值较小,胡敏酸的E4值也较小;退化红壤不仅有机碳含量低,有机碳的循环水平也较低,并且呈现输入量小于分解输出量的特点;由于水土流失,每年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退化红壤的有机质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J].
李忠佩,程励励,林心雄 .
土壤, 1994, (02) :70-76
[2]  
江西土壤[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