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23
作者
孙志强
田佩占
王继安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
关键词
生育期结构;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生育期比(R/V);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中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不同结荚习性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生育期结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生育期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类似,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生育期比(R/V)相对较大。有限型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明显小于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生育期和结荚习性相同的地方和育成品种相比较,育成品种的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较大,这种演变趋势在无限和亚有限品种上特别明显。辽、吉 黑三省的无限型育成品种营养生长期分别比地方品种缩短1.4,4.1和5.8天,生殖生长期延长1.1,1.5和1.4天,R/V值提高4.8,11.2和15.4%。吉、黑三省的亚有限有成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平均较地方品种缩短了3.9和9.9天,生殖生长期延长了2.6和1.8天,生育期比提高了12.5和34.5%。有限型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方向不明显。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豆育种的生育期问题 [J].
田佩占 .
作物学报, 1979, (04) :57-62
[2]   关于我国栽培大豆原产地问题的探讨 [J].
吕世霖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4)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