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被引:3
作者
郭继强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
组织剩余; 企业目标; 企业规模;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4.08.012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 [J].
杨瑞龙 ;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1, (03) :3-11+93
[2]   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 [J].
汪丁丁 .
经济研究, 1997, (06) :70+72+74+76-77+71+73
[3]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英)A.斯密著, 1972
[4]  
Why Capital Hires Labor: A Bargaining Perspective[J] . Gregory K. Dow.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3 (1)
[5]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 . Benjamin Klein,Robert G. Crawford,Armen A. Alchia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1978 (2)
[6]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 . Armen A. Alchian,Harold Demsetz.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72 (5)
[7]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J] . Harvey Leibenstei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