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9
作者
刘艳梅
祁红
陈红专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抗抑郁药; 信号转导; 环磷酸腺苷; G蛋白; β肾上腺素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传统单胺递质理论和受体理论都不能充分解释抗抑郁药的临床效应滞后现象。近年提出抗抑郁药的信号转导机制 ,认为抗抑郁药是以G蛋白为分子基础 ,神经递质受体和G蛋白为作用环节 ,最终影响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并产生磷酸化作用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增多、神经发生增加等相关效应 ,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并产生相关效应需要的时间 ,与抗抑郁药的临床效应滞后时间相吻合 ,从而使抗抑郁药的滞后现象有了合理解释。这个机制的提出有助于抗抑郁新药的发展 ,为研制安全、有效的新药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抑郁症生物学病因的阐明提供了必要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321 / 13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Noradrenergic antidepressants: does chronic treatment increase or decrease nuclear CREB-P?[J] . D. H. Manier,R. C. Shelton,F. Sulser.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