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芨芨草属(禾本科)的地理分布

被引:23
作者
吴珍兰
卢生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西宁
关键词
芨芨草属; 地理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世界芨芨草属的地理分布等问题。1.全世界芨芨草属共有23种1变种,分为5个组。本文对它们进行了系统介绍。2.属的地理分布,最北为北纬62°(羽茅、毛颖芨芨草),最南为北纬26°(林阴芨芨草)。就海拔而论,分布最低的海拔记录为120m(雀麦芨芨草),分布最高的海拔记录为4600m(干生芨芨草和藏芨芨草)。3.本文讨论了芨芨草属5个组(芨芨草组,钝基草组,直芒草组,新芨芨草组,拟芨芨草组)的系统位置,和每个组包括的种类及5个组的分布格局。4.根据塔赫他间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统计了每个区的种数,明显看出伊朗-土兰区种类(18/24)是第一位,东亚区(14/24)居第二位。中国有17种,横断山脉地区、华北地区和唐古特地区种数最丰富(10种和9种)。5.研究结果表明:(A)从种的分布格局分析可见,横断山脉地区北部、唐古特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西部的交汇地是芨芨草属分布中心。(B)根据芨芨草属形态特征演化趋势分析和地史学资料推测横断山脉地区北部是芨芨草属的起源地。(C)有三条路线向外散布:a)从横断山脉地区向西沿喜马拉雅山脉,经克什米尔地区抵达地中海和中欧;b)从横断山脉向西北经祁连山、天山、塔里木盆地西侧山地,抵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c)由横断山脉向东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和东北,抵达西伯利亚,东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针茅族小穗的形态演化及其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J].
郭本兆 ;
王世金 ;
卢生莲 ;
孙永华 .
西北植物研究, 1983, (01) :18-27
[2]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J].
吴征镒 .
云南植物研究, 1979, (01) :1-20
[3]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青藏高原东西向诸山系形成的探讨 [J].
常承法 ;
郑锡澜 .
中国科学, 1973, (02) :190-201
[4]  
论胡桃科植物的地理分布.[J].路安民;.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1982, 03
[5]  
植物区系地理.[M].王荷生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
[6]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M].(苏)塔赫他间(Тахтаджян;А.Л.)著;黄观程译;.科学出版社.1988,
[7]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冰期问题.[M].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学教研室编;.科学出版社.1974,
[8]  
历史植物地理学.[M].(苏)吴鲁夫(Е.В)著;仲崇信等译;.科学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