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0年青海高原不同功能区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17
作者
校瑞香
祁栋林
周万福
肖宏斌
机构
[1]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生态功能区; 可降水量; 降水转化率;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71-2010年青海省境内4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和水汽压月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和柴达木盆地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可降水量均呈单峰形态分布,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降水转化率在三江源区和东部农业区呈双峰分布,柴达木盆地和环青海湖地区呈单峰分布.不同生态功能区年可降水量近40 a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和环青海湖区上升趋势显著;不同生态功能区年可降水量均发生了突变,东部农业区发生在1983年,柴达木盆地发生在1996年,三江源区和环青海湖区发生在1993年.可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降水转化率形成以青海湖区为中心的马鞍形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456 / 14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气象出版社 , 魏凤英, 2007
[12]   GMS-5卫星资料和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J].
孙凡 ;
陈渭民 ;
杨昌军 ;
张建平 ;
杜建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5) :641-649
[13]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 [J].
蔡英 ;
钱正安 ;
吴统文 ;
梁潇云 ;
宋敏红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1) :1-10
[14]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Ⅱ):水汽收支及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影响[J]. 范广洲,程国栋.高原气象. 2003(S1)
[15]  
青海省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J]. 祁栋林,郭彩萍.青海气象. 2003(04)
[16]  
青海省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J]. 祁栋林,郭彩萍.青海气象. 2003 (04)
[17]   天山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研究 [J].
李霞 ;
张广兴 .
中国沙漠, 2003, (05) :33-37
[18]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俞亚勋 ;
王劲松 ;
李青燕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9-156
[19]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J].
徐祥德 ;
陶诗言 ;
王继志 ;
陈联寿 ;
周丽 ;
王秀荣 .
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6+385
[20]   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 [J].
杨景梅 ;
邱金桓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1)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