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槽横断面调整规律及治理方式探讨

被引:9
作者
师长兴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下游,横断面调整,河道整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82.1 [黄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影响河槽挟沙能力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目前黄河下游只有河槽形态是一个人为可调节的控制河道淤积的要素。分析黄河下游河道横剖面形态的特征及其调整规律,考虑来沙组成变化、河槽综合阻力变化,计算得到黄河下游典型断面的实际挟沙能力及平均水沙条件下河槽平衡输沙横剖面,经与实际断面形态对比,得出必须以多级河槽方式缩窄7000m3/s流量以下即中、小水期的河槽,方能显著减少黄河下游河槽中的淤积的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的治黄方略。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潘季驯“束水攻沙”治河思想历史地位辨析 [J].
周魁一 .
水利学报, 1996, (08) :1-7+15
[2]   黄河河口延伸对下游淤积影响的定量研究 [J].
师长兴 ;
叶青超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15) :1399-1401
[3]   治黄的根本措施是下游河道整治 [J].
蔡为武 .
人民黄河, 1995, (01) :48-51
[4]   黄河下游的河性 [J].
尹学良 ;
陈金荣 .
地理学报, 1992, (03) :193-207
[5]   动床水流卡门常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J].
秦荣昱 .
泥沙研究, 1991, (03) :38-52
[6]  
黄河干流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钱意颖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