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8
作者
韩月澎
陈秀兰
何震天
机构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关键词
大麦; 辐射育种; 遗传转化;
D O I
10.14069/j.cnki.32-1769/s.2000.03.004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 4 0年来 ,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己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 ,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变 ,创造新种质和选育新品种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大麦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 ,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用 ;另一方面注重在矮秆资源创新、突变体间接利用、啤酒品质突变、大麦辐照介导遗传转化等方面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大麦育种主要矮源的遗传等位测验 [J].
张京 .
作物学报, 1998, (01) :42-46
[2]   诱发突变与大麦改良 [J].
王彩莲 .
核农学通报, 1997, (05) :39-43
[3]   活体、离体突变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J].
M.Maluszynski ;
黄冰艳 .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1997, (03) :3-7
[4]   水稻早熟辐射育种的进展和剖析 [J].
沈庆康 ;
陈秀兰 ;
韩月澎 ;
何震天 ;
杨鹤峰 ;
柳学余 .
核农学通报, 1997, (03) :39-44
[5]   水稻辐射育种中熟期诱变的探讨 [J].
韩月澎 ;
陈秀兰 ;
何震天 ;
缪粉英 .
核农学通报, 1996, (04) :189-190
[6]   诱发突变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之我见 [J].
缪炳良 .
核农学通报, 1994, (04) :193-198
[7]   大麦突变育种 [J].
沈秋泉 ;
杨建明 .
大麦科学, 1993, (01) :1-3
[8]   冬大麦矮秆突变系的选育 [J].
张京 ;
王德民 .
核农学通报, 1992, (02) :81-82
[9]   栽培大麦辐射敏感性与进化的关系 [J].
赵孔南 ;
王彩莲 ;
慎玫 ;
徐刚 ;
陈秋方 .
核农学报, 1992, (01) :13-18
[10]   14MeV快中子相对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J].
胡江朝 ;
唐掌雄 .
核农学通报, 1991, (05) :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