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3
作者
姜丽娜 [1 ]
蒿宝珍 [1 ,2 ]
张黛静 [1 ,2 ]
郑冬云 [1 ]
邵云 [1 ]
李春喜 [1 ]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小麦; 地上部; 铜; 积累; 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生育期推进,小麦叶片和叶鞘Cu含量在前期呈波动变化,于起身期(或拔节期)出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其茎秆、穗部和籽粒中Cu含量则持续下降。(2)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量在三叶期-返青期增长缓慢,返青期-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期-灌浆末期缓慢增加,并以拔节期-抽穗期为Cu积累高峰期;叶片、叶鞘、茎秆及穗轴+颖壳中Cu的积累量在抽穗期(或灌浆初期)达到峰值,籽粒Cu积累量则持续增加。(3)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u含量以叶片最高,穗轴+颖壳最低;Cu积累量以籽粒最高,穗轴+颖壳最低;籽粒中Cu的分配比例为51.20%,其主要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并以茎秆Cu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4)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中普绿麦1号’植株Cu含量较高,而‘长5864’植株Cu积累量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ICP-AES测定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库籽粒矿质养分含量[J]. 石荣丽,邹春琴,芮玉奎,张学勇,夏晓平,张福锁.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4)
[2]   重金属铜在小麦中的富集特征 [J].
张双 ;
杨政连 ;
白兴雷 ;
陈波宇 ;
徐超 .
江苏环境科技, 2008, (S1) :1-3
[3]   微量元素铜与人体健康 [J].
李青仁 ;
王月梅 .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7, (03) :61-63
[4]   Cu2+对小麦花药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的影响 [J].
白延红 ;
李春莲 ;
陈耀锋 ;
刘丽 ;
秦静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10) :2028-2032
[5]   重金属Cd Cu Zn在小麦中富集特征的实验研究 [J].
肖昕 ;
冯启言 ;
季丽英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5) :1133-1137
[6]   冬小麦同化物、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对氮肥的反应 [J].
李东方 ;
李世清 ;
李紫燕 ;
王全九 ;
李生秀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5) :106-112
[7]   Cu在小麦不同部位的分配特征 [J].
邵云 ;
姜丽娜 ;
李春喜 ;
李向力 ;
鲁旭阳 .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04) :53-56
[8]   不同浓度的La3+和Cu2+对银杏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组织中黄酮产量的影响(英文) [J].
尚富德 ;
马云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9) :1577-1580
[9]   高产冬小麦铜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J].
杨建堂 ;
霍晓婷 ;
王文亮 ;
王岩 ;
王素芳 ;
闫国正 ;
刘东菊 .
土壤通报, 1999, (03) :24-26
[10]   冬小麦铜营养与锌肥和锰肥效应 [J].
陈铭,尹崇仁 .
土壤通报, 1995, (05) :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