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维权与维稳统一的制度通道

被引:16
作者
朱德米
机构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维权; 维稳; 群体性行动; 公民参与; 决策过程;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一个开放、公正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是中国持续繁荣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长期的意义。将群体性行动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实质性的公民参与,已成为"维稳"模式转变的关键点。维稳与维权在逻辑上具有统一的可能,这就是把"事后的抗争行为"转化为"事前的积极参与行为"。影响这个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地方决策过程的转型。当下的重大决策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旨在把维权系统与维稳系统两者统一起来。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契机,推动地方公共决策从相对封闭的、以领导(个体或集体)偏好为主的决策方式转向一个开放、多元、包容和协商的决策过程,这是建构维权与维稳统一的制度通道的关键。因此,重大决策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具有推进决策过程转型的潜在功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J].
韩志明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2) :52-66+124
[2]   政策缝隙、风险源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J].
朱德米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02) :170-177
[3]   回顾公民参与研究 [J].
朱德米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0 (06) :89-96
[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
[6]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 [J].
王战军 .
政法学刊, 2006, (05) :9-13
[7]  
抗议政治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谢岳, 2010
[8]  
政策过程理论[M]. 三联书店 , (美)保罗·A.萨巴蒂尔(PaulA.Sabatier)编, 2004
[9]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2.0”: Political Plu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J] . Andrew Mertha.The China Quarterly . 2009
[10]   A Pragmatist Theory of Social Mechanisms [J].
Gross, Neil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9, 74 (03) :35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