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36
作者
周路 [1 ]
郑金云 [1 ]
雷德文 [2 ]
何登发 [3 ]
唐勇 [2 ]
石新璞 [2 ]
庞雷 [2 ]
杨志力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侏罗系; 剥蚀厚度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一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m、340m和140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R_o差值法恢复地层剥蚀量的不合理性 [J].
佟彦明 ;
吴冲龙 .
天然气工业, 2006, (05) :21-23+20+19
[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任亚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39-42+106
[3]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与成藏模式 [J].
吴晓智 ;
张年富 ;
石昕 ;
周路 ;
张越迁 ;
杨庚 ;
管树巍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65-68+84+8
[4]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 [J].
匡立春 ;
吕焕通 ;
齐雪峰 ;
唐勇 ;
张鑫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32-37+65
[5]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J].
佟彦明 ;
宋立军 ;
曾少军 ;
程涛 ;
危宇宁 .
古地理学报, 2005, (03) :417-424
[6]   准噶尔盆地古隆起的分布与基本特征 [J].
何登发 ;
翟光明 ;
况军 ;
张义杰 ;
石昕 .
地质科学, 2005, (02) :248-261+304
[7]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 [J].
周路 ;
张义杰 ;
雷德文 ;
何登发 ;
张越迁 ;
唐勇 ;
李伯华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1) :16-21+1
[8]   塔西南地区上寒武统-奥陶系剥蚀厚度恢复 [J].
谭开俊 ;
牟中海 .
河南石油, 2004, (03) :4-6+81
[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始新统剥蚀厚度恢复 [J].
刘小平 ;
杨立干 ;
徐健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128-130
[10]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J].
陈中红 ;
查明 ;
朱筱敏 .
古地理学报, 2003, (01)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