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及其CT动态观察的意义

被引:9
作者
刘丽芬
苏秉亮
牛广明
肖镇
李国华
贺军
李云霞
机构
[1]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2]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3] 内蒙古呼和浩特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 O I
10.13929/j.1003-3289.2003.07.009
中图分类号
R816.4 [胸部及呼吸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特点 ,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7例表现为单肺叶单个病灶 ,以两肺下叶 (10 / 17)及右肺上叶 (5 / 17)多见 ,2 9例表现为多肺叶多个病灶 ,以两肺中下叶 (14 / 2 9)多见 ,其次部位是 :两肺广泛分布 (5 / 2 9) ,右肺上叶为主 (4 / 2 9) ,左肺上叶为主 (2 / 2 9) ,右肺下叶为主 (2 / 2 9) ,左肺下叶为主 (2 / 2 9)。病灶分布于胸膜下 (3 1/ 46)或胸膜下并中央区 (15 / 46) ,胸膜面范围较大。形态分为二种 :球形 (13 / 46) ,片状或类似扇形 (2 1/ 46) ,多球形并片状或类似扇形 12例。密度分为二种 :磨玻璃样高密度 (3 6/ 46)和实变样高密度 (10 / 46)。 1~ 2周复查 ,病变范围扩大 ,密度减低 ,病灶增多 (6/ 7) ,病变缩小 ,密度减低(1/ 7)。 1月左右复查 ,病变完全吸收消失 (9/ 16) ,病变范围扩大 ,密度减低 ,病灶增多 (4 / 16) ,病变范围扩大 ,密度减低 (1/16) ,局部遗留少许纤维条索影 (2 / 16)。结论 以下CT征象应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①病灶多发 ,胸膜下分布或合并中央区病灶 ;②球形 ,片状或扇形形态 ;③磨玻璃样密度 ;④病灶的CT动态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09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