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被引:26
作者
张明振
谭明友
王兴谋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 沉积模式; 隐蔽油气藏; 储层描述方法; 配套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和研究沉积相特征,得出探区内发育的储层主要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五大沉积体系,提出了上第三系”水流控砂”、下第三系”坡槽控砂”的沉积模式,得到储层按构造带分布的规律.隐蔽性油气藏以”断导”模式成藏,与储层发育相匹配形成四个大的隐蔽性油气藏群.研究地震储层描述方法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利用正、反演类比方法研究地震反射特征,实现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剖析典型的油气藏类型,分析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得到了针对河流、冲积扇、三角洲、滩坝和浊积扇的描述流程和配套技术系列.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牛轭湖岩性油藏的特征及描述 [J].
张明振 ;
李伟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 (02) :129-132+142
[3]   相干体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J].
付雷 ;
田晓冬 ;
闫庆学 ;
何晓东 .
世界地质, 2000, (03) :279-281
[4]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J].
吴国忱 ;
康仁华 ;
印兴耀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81-84+2
[5]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J].
邓宏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89-97
[6]   反射地震道的反演—问题和限制 [J].
杨文采 .
石油物探, 1986, (03) :23-39
[7]   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 [J].
袁秉衡 ;
林梁 ;
刘秋生 .
石油学报, 1985, (04) :1-11
[8]  
非平稳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王宏禹著, 1999
[9]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M]. 地质出版社 , 纪友亮等编著, 1998
[10]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崇筠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