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类存在:面对人类发展困境的道德教育

被引:3
作者
冯建军 [1 ]
刘霞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类存在; 类时代; 类伦理; 道德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0 [德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了自发的类存在阶段,近代以来进入了个人主体阶段。不断张扬的个人主体性,异化了人的类存在,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危机。面对人类发展的困境,更需要人类的团结。为此,中国提出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了“类时代”的到来。应对人类发展的困境,迎接类时代,需要类伦理教育,唤醒类本性的伦理自觉。生态伦理和公共伦理教育是类伦理教育在现阶段的可行选择,当代道德教育的超越性,就在于唤醒当代人的类伦理自觉,这是人类社会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  
教育为人生.[M].爱德加·莫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  
高清海类哲学文选.[M].高清海.人民出版社.2019,
[4]  
反思教育.[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8]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伦理精神 [J].
邹海贵 .
伦理学研究, 2022, (04) :119-126
[9]   “个体化”的反思与“社会团结”的可能性 [J].
贺来 .
浙江社会科学, 2021, (09) :101-107+158
[10]   别样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及其语言哲学 [J].
王艺璇 .
世界文化, 2021, (05)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