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北京地区云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14
作者
李如箭 [1 ]
逯曦 [1 ]
张华明 [2 ]
李京校 [1 ]
张宇龙 [1 ]
机构
[1]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2] 山西省雷电防护监测中心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地闪; 闪电频次; 闪电特征;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3.02.014
中图分类号
P427.3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北京地区ADTD地闪定位资料,分析了2008 2010年北京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正地闪次数占总地闪次数的6%,地闪的平均电流强度为24.55 kA,正地闪的平均电流强度为负地闪的3倍。北京地区地闪月变化呈双峰结构,频次高峰月份为6—8月,正地闪呈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7月。日变化的闪电频次高峰期主要出现在16 19时和00 05时两个时段。地闪频次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密云、平谷、顺义东北部和房山西部。有些地区呈现出地闪密度不高,但高回击电流的地闪频次和比例较高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雷电与人工引雷.[M].王道洪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 [2] 威海市雷暴特征分析
    宫翠凤
    姜中民
    周丹
    杨海燕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3) : 48 - 51
  • [3] 北京地区正地闪时间分布及波形特征
    张阳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4) : 442 - 449
  • [4] 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张姣姣
    介玉娥
    陈兴周
    胡玉梅
    张艳玲
    王双霞
    周丹丹
    郭丽敏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1) : 52 - 56
  • [5] 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许洪泽
    王振会
    冯民学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1) : 93 - 95
  • [6] 鹤壁市雷暴特征分析
    赵海军
    李喜平
    黄真文
    武晓光
    任丽伟
    [J]. 河南气象, 2006, (03) : 51 - 51
  • [7] 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何晖
    李宏宇
    [J]. 气象科技, 2005, (06) : 496 - 500
  • [8]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郄秀书
    余晔
    王怀斌
    张翠华
    [J]. 高原气象, 2001, (04) : 395 - 401
  • [9] 广东地区雷电活动的气候分布特征
    张敏锋
    刘欣生
    张义军
    樊灵孟
    钟定珠
    周良才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1) : 46 - 53
  • [10] 中国南北方雷暴及人工触发闪电电特性对比分析
    张义军
    刘欣生
    肖庆复
    [J]. 高原气象, 1997, (02) : 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