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47
作者
周红涛
骆亦奇
胡世林
李润锴
刘虎威
冯学峰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芍药; 赤芍; 白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白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比较 ,进一步完善芍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 (MEKC)分离模式 ,测定了 16个产地 2 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 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 :芍药苷、苯甲酸、D 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 ①野生芍药根 (赤芍 )中芍药苷含量大于 6 % ,D 儿茶素含量高于 0 .0 5 %。未加工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含量小于 6 % ,未检测到D 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 ,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 (白芍 )中芍药苷含量下降了 37%~ 5 6 % ,仍未检测到D 儿茶素 ,苯甲酸的变化最大 ,下降达83%~ 92 %。②内蒙古多伦赤芍与大、小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 ,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结论 运用HPCE技术 ,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生长期、不同规格、不同加工品的亳白芍质量研究 [J].
赵亚男 ;
周健 .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02) :31-32
[2]   不同产地和部位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J].
胡世林 ;
付桂兰 ;
冯学锋 ;
唐晓军 ;
何希荣 .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12) :10-12
[3]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十全大补丸中的川芎嗪和芍药甙 [J].
陈勇 ;
程智勇 ;
韩凤梅 ;
李珺 ;
杨新 .
分析化学, 2000, (02) :186-189
[4]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牡丹皮及芍药中牡丹酚和芍药甙 [J].
杨更亮 ;
宋秀荣 ;
张红医 ;
王德先 ;
孙汉文 .
分析化学, 1999, (01) :1-4
[5]   不同产地白芍中芍药甙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及比较 [J].
胡世林 ;
刘岱 ;
杨立新 ;
杨莲菊 .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06) :328-330
[6]   不同规格白芍中有关化学成分的HPLC分析 [J].
王强 ;
俞祥生 ;
张留纪 ;
邹巧根 .
中药材, 1992, (07) :31-32
[7]   反相HPLC法测定13种芍药根中甙类和苯甲酸的含量 [J].
金昌东 ;
徐国钧 ;
金蓉鸾 ;
徐珞珊 ;
丛晓东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 (03) :139-142
[8]   白芍的品质评价 [J].
施大文 ;
董欣 ;
何婉霞 .
中药材, 1988, (04) :39-40
[9]  
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世林主编, 1998
[10]  
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测绘科学院. 科学出版社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