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虚无主义的幽谷——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辨异

被引:14
作者
郑家栋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理想主义; 虚无主义; 人生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本文不赞同某些研究者片面地强调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同、相通之处,而闭口不谈两者之间在内在精神上的实质性差异,指出:中国哲学精神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哲学精神,中国哲学传统是一种理性的理想主义传统,此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不安、躁动、无所归依、平面化、虚无、非理性等等,不可同日而语。文章特别深入探讨了它们有关语言与存在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指出:尽管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但西方哲学自现代而后现代,是不断地走向语言自身,最终把语言上升为本体,凸显语言形式本身的创造性;中国哲学则注重语言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旨在肯定“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前提下,寻求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以期最终实现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统一了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中道”智慧,将对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和理想主义的重建产生积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走向后现代主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荷)佛克马(Fokkema,D.),(荷)伯顿斯(Bertens,H.)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