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启示

被引:8
作者
袁涌波 [1 ,2 ]
机构
[1] 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2] 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和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改革; 浙江海宁;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15.02.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推进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关键所在。浙江海宁以土地要素为核心,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要素差别化配置作为政府的"有形之手",把企业亩产质量和效益作为市场的"无形之手",其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让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落后产能淘汰,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海宁的做法与经验对其他地区而言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的海宁样本——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评估报告 [J].
叶科 .
浙江经济, 2014, (12) :19-22
[2]   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 [J].
罗德明 ;
李晔 ;
史晋川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4-14+39
[3]   生产要素层次理论 [J].
徐斌 ;
徐寿波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5-18
[4]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J].
鲁利玲 .
中国改革, 2005, (10)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