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信可控的网络体系及协议结构

被引:32
作者
罗军舟
韩志耕
王良民
机构
[1]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可信可控; 信任流; 信任管理; 不可否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
学科分类号
0839 ; 1402 ;
摘要
互联网体系架构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和管理挑战,迫切需要具备可信性和可控性特征的新架构.已有的网络体系结构要么是基于边缘论和面向非连接的设计思想,导致分组传输路径不可控,要么是重新设计现有网络的体系架构,代价巨大.文中提出了一种可信可控的网络体系结构,其特征是在现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信可控4层逻辑结构,从而实现网络组元及用户行为的可预期、可管理,它包括决策层、观测层、资源层和可信接口层4个层次;在明确新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控制对象为逻辑流的前提下,给出了一种包含感知与监测、理解与检测、判断与决策和控制及可达4个功能环节的闭环自反馈控制方法,确保网络系统可自诊断、自恢复地回归稳定态.同时指出具备跨层交互能力的可信接口层是新体系实现可信可控的关键,继而给出了位于该层的可信可控协议模型,并定义了确保协议执行可预期的协议基本功能;指出了逻辑流中信任流是协议的主要控制对象,并基于新体系结构下网络控制方法,通过融合信任管理和不可否认服务的方式给出了协议可信的控制方法.为验证协议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协议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协议基本要素和协议两阶段执行过程.最后,给出了新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备的优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40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可否认协议分析的增广CSP方法 [J].
韩志耕 ;
罗军舟 ;
王良民 .
通信学报, 2008, (10) :8-18
[2]   可信任的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发展 [J].
吴建平 ;
毕军 .
中兴通讯技术, 2008, (01) :8-12
[3]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J].
林闯 ;
雷蕾 .
计算机学报, 2007, (05) :5693-5711
[4]   新网络体系基础研究——一体化网络与普适服务 [J].
张宏科 ;
苏伟 .
电子学报, 2007, (04) :593-598
[5]   网络管理研究中的问题、现状和若干研究方向 [J].
孟洛明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3, (02) :1-8
[6]  
网络控制论概论[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卢昱[等]著, 2005
[7]  
Some Issues on Computer Networks: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J] . Guan-Qun Gu,Jun-Zhou Luo.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6 (5)
[8]   A clean slate 4D approach to networ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J].
Greenberg, A ;
Hjaimtysson, G ;
Maltz, DA ;
Myers, A ;
Rexford, J ;
Xie, G ;
Yan, H ;
Zhan, JB ;
Zhang, H .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5, 35 (05) :41-+
[9]  
FIND:Future Internet Design .2 http://find.isi.edu .
[10]  
Informationtechnology-Securitytech-niques-Non-repudiation-Part3:Using asymmetric tech-niques .2 ISO/IEC DIS13888-3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