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穗小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4
作者
庞红喜
宋哲民
屈益民
机构
[1]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2]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3] 陕西省富平县农技中心
关键词
小麦性状,大穗,产量构成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一些大穗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位面积冬季总茎数、穗数和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464*和0.730*,3个性状均被选入最优方程;②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是:单位面积穗数(Py=1.356)>群体平均单穗粒重(Py=1.218)>每穗粒数(Py=0.907)>千粒重(Py=0.395)>每穗小穗数(Py=-0.377);③提出将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作为衡量大穗小麦的综合量化指标,将“穗足、穗大、穗匀”作为大穗小麦产量结构选育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性状的遗传参数与综合选择 [J].
宋哲民,李维平,闵东红,李学军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1) :23-27
[2]   大穗小麦发育特性研究初报 [J].
庞红喜,闵东红,李学军,宋哲民 .
陕西农业科学, 1995, (05) :4-7
[3]   小麦超大穗材料的选育 [J].
罗洪溪 ;
张效良 ;
马万民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4) :34-36
[4]   浅论小麦增小穗育种的新进展 [J].
李维平 .
中国农学通报, 1993, (04) :6-9
[5]   穗重型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J].
刘碧贵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2) :1-4
[6]  
BASIC语言农业数理统计计算程序[M]. 农业出版社 , 张贤珍等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