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被引:48
作者
王仕琴 [1 ]
宋献方 [1 ]
王勤学 [2 ]
肖国强 [3 ]
刘昌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动态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1 [普通水文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利用中日合作项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KADEC-MIZUII型地下水水位自计仪,对2004-2006年39处浅层地下水水位监测的结果,结合区域影响地下水宏观动态类型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漏斗以及河流湖泊等,叠加各影响因素分区图得到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综合分区图,结合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体现的动态特征,将华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点分为山前开采型、山前侧向补给-径流-开采型、中部河道带补给-开采型、中部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蒸发型动态、黄河影响带侧向补给-蒸发型动态和滨海平原区入渗-蒸发型6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年内及多年动态变化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动态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35 / 4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J].
董殿伟 ;
林沛 ;
晏婴 ;
刘久荣 ;
叶超 ;
郑跃军 ;
万利勤 ;
李文鹏 ;
周仰效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1) :10-19
[2]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J].
周仰效 ;
李文鹏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1) :1-9
[3]   时间序列模型在吉林西部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中的应用 [J].
杨忠平 ;
卢文喜 ;
李平 .
水利学报, 2005, (12) :1475-1479
[4]   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J].
夏军 ;
刘孟雨 ;
贾绍凤 ;
宋献方 ;
罗毅 ;
张士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550-560
[5]   华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量响应的计算──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J].
贾金生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2, (02) :201-209
[6]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化及预测 [J].
范鹏飞 .
地球学报, 1998, (04) :11-17
[7]   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 [J].
张宗祜 ;
施德鸿 ;
沈照理 ;
薛禹群 .
地球学报, 1997, (04) :2-9
[8]   华北山地的古河道与古水系 [J].
吴忱,马永红,张秀清 .
地理研究, 1996, (03) :33-41
[9]   论古河道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对策——以华北平原为例 [J].
吴忱 ;
赵明轩 .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3, (01) :21-24
[10]   地下水位主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地震信息的提取 [J].
贾化周 ;
王信 ;
董守玉 ;
万迪坤 .
地震地质, 1983, (04)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