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25
作者
黄润秋 [1 ]
祁生文 [2 ,3 ]
机构
[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工程建设; 防灾减灾; 理论创新; 技术发展;
D O I
10.13544/j.cnki.jeg.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P642 [工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在近十年,工程地质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难题,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极大减少了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取得了一大批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奠基超级工程、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学科发展"。但是应当注意到,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吸收相邻学科特别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加强工程地质人才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7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斜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工程地质研究.[M].唐辉明.科学出版社.2015,
[2]  
大型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M].许强.科学出版社.2015,
[3]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M].殷跃平;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3,
[4]  
西安地裂缝灾害.[M].彭建兵;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2,
[5]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M].崔鹏;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
[6]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M].黄润秋; 等编.科学出版社.2010,
[7]  
非线性岩土力学基础.[M].秦四清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8,
[8]  
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导引.[M].秦四清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9]   Mechanisms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 China [J].
Huang, Runqiu .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2, 71 (01) :161-170
[10]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2008.5.12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J].Shengwen Qi;Qiang Xu;Hengxing Lan;Bing Zhang;Jianyou Liu.Engineering Geology.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