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延明 [1 ]
方涛 [1 ]
李道季 [1 ]
唐静亮 [2 ]
王益鸣 [2 ]
刘志刚 [2 ]
丁平兴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长江口; 底栖生物; 丰度;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9.4 [水底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2005年夏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40个站位进行了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底栖生物共监测到86种,其中以长江口底栖生物种类最多(62种),其次为舟山海区(44种),杭州湾最少(5种);全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9.55g/m2,其中以舟山海区最高(12.45 g/m2),长江口次之(8.52 g/m2),最低为杭州湾(0.53 g/m2);栖息密度平均为86个/m2,其中以长江口最高(138个/m2),舟山海区次之(33个/m2),杭州湾最少(4个/m2);各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以舟山海区最高(1.28),长江口和杭州湾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尤其是杭州湾仅为0.33;底栖生物的沙漠化程度较重,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海区生物量为零的站位分别占了31.2%、33.3%、13.3%。将以上结果与近十年来的积累调查资料比较显示,底栖生物生存环境仍较恶劣,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仍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呈现沙漠化,但这种恶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70+382 +3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峡库区蓄水期长江口底栖生物数量动态分析 [J].
吴耀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2) :138-141
[2]   长江口新生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格局 [J].
周晓 ;
葛振鸣 ;
施文彧 ;
王天厚 .
生态学杂志, 2007, (03) :372-377
[3]   长江口潮下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章飞军 ;
童春富 ;
张衡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7, (01) :47-52
[4]   长江口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J].
李宝泉 ;
李新正 ;
王洪法 ;
王永强 ;
王金宝 ;
张宝琳 .
动物学报, 2007, (01) :76-82
[5]   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 [J].
罗民波 ;
陆健健 ;
沈新强 ;
王云龙 ;
徐兆礼 ;
朱江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97-102
[6]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 [J].
周晓 ;
葛振鸣 ;
施文彧 ;
王天厚 ;
曹丹 ;
周立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079-2083
[7]   长江口湿地三个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J].
杨泽华 ;
童春富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6, (04) :411-418
[8]   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 [J].
罗民波 ;
沈新强 ;
朱江兴 ;
陆健健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2) :21-25
[9]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J].
张玉平 ;
由文辉 ;
焦俊鹏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02) :169-172
[10]   长江口崇明东滩底栖动物在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J].
方涛 ;
李道季 ;
李茂田 ;
邓爽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1) :24-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