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36
作者
房超 [1 ,2 ]
方晓义 [1 ]
李辉 [3 ]
蔺秀云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3]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类型; 学校适应; 横断面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考虑了地区、学校类型、民族、年级等因素,以云南省3249名本专科学生为被试,用应对方式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划分出高情绪中心应对者、高应对者、低应对者和高问题中心应对者四种应对类型,探讨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高问题中心应对者的学习、人际、角色、职业、生活和身心症状表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应对者[如,学习适应得分(3.8±0.6)vs.(3.6±0.7),(3.3±0.7),(3.2±0.6);P<0.001]。高情绪中心应对者的学习、人际、角色、职业和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分层回归显示,应对类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各个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34)。结论:高问题应对者的学校适应最好,高情绪中心应对者的学校适应最差。应对类型对学校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应对风格问卷的初步编制 [J].
石林 ;
封丹珺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1) :77-82
[2]   应对方式的测量与评价新进展 [J].
封丹珺 ;
石林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3) :180-182
[3]   控制感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一个关于应激应对风格的模式 [J].
石林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3) :208-211
[4]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 [J].
李伟 ;
陶沙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03) :68-73
[5]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 卢谢峰.华中师范大学 2003
[6]  
Goal disturbance, cogni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J] . Maya Schroevers,Vivian Kraaij,Nadia Garnefski.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2007 (2)
[7]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specific samples[J] . Nadia Garnefski,Vivian Kraai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2006 (8)
[8]   Coping strategies and behavioral/emotional proble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J].
Liu, XC ;
Tein, JY ;
Zhao, ZT .
PSYCHIATRY RESEARCH, 2004, 126 (03) :275-285
[9]  
COPING: Pitfalls and Promise[J] . Susan Folkman,Judith Tedlie Moskowitz.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04 (1)
[10]  
Lazarus,R.S.,Folkman,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