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vinsohn-Petrin非参数方法修正的索洛余值:1980-2006

被引:2
作者
赖明勇
王文妮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索洛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 Levinsohn-Petrin非参数方法;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08.24.02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OLS估计的索洛余值并没有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文章从Cobb-Douglas方程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全要素生产率,以Levinsohn-Petrin非参数方法对中国16省1980~2006年间的索洛余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基于OLS估计的Cobb-Douglas方程,高估了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份额,低估了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份额;1980~2006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非常明显的波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许和连 ;
亓朋 ;
祝树金 .
世界经济, 2006, (12) :3-10+96
[2]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能否持续:基于企业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世界经济, 2006, (02) :3-10+95
[3]   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形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趋异化: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朱钟棣 ;
李小平 .
世界经济, 2005, (09) :51-62
[4]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5]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