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

被引:40
作者
袁榴艳 [1 ]
杨改河 [2 ]
冯永忠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发展模式; 新疆;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11.031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S1)
[2]   中国绿洲分区及其基本类型 [J].
王亚俊 ;
焦黎 .
干旱区地理, 2000, (04) :344-349
[3]   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 [J].
方创琳 ;
鲍超 ;
张传国 .
生态学报, 2003, (09) :1915-1923
[4]   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模式及耦合宏观经济价值分析——以肃南山地-张掖北山地区荒漠-临泽绿洲为例 [J].
林慧龙 ;
肖金玉 ;
侯扶江 .
生态学报, 2004, (05) :965-971
[5]   试论中国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 [J].
樊自立 ;
马英杰 ;
艾力西尔·库尔班 ;
沈玉玲 .
中国沙漠, 2004, (01) :12-18
[6]   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 [J].
刘兴元 ;
王锁民 ;
郭正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624-631
[7]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耦合发展模式 [J].
周立华 ;
樊胜岳 ;
王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5) :67-72
[8]   现代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与绿洲稳定性概念模型 [J].
周跃志 ;
潘晓玲 ;
吕光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S1) :8-11
[9]   中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措施 [J].
邓建明 ;
王根轩 .
科技导报, 2005, (07) :51-55
[10]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 [J].
任继周,万长贵 .
草业学报, 199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