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或兼血虚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被引:7
作者
张镜人
杨虎天
张蓓莉
庄心良
王珍娣
吴玮琳
机构
[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
[2]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麻研究室
关键词
气虚; 血液动力学; 虚证; 循环生理学; 心功能; 患者; 心搏出量;
D O I
10.16305/j.1007-1334.1983.04.03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虚或兼血虚[简称气(血)虚]是气血病变的常见证候。有关气血病变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变目前尚少报导。本文应用无创伤检查方法,观察气(血)虚患者和健康人分别在静息态和运动后胸阻抗心动图、心电图、心音图、血管容积波以及皮肤电位的改变,并探讨气(血)虚与心功能、血液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气(血)虚诊断标准(一)气虚辨证本室制定气虚诊断标准:1.面色萎白或(白光)白,2.疲乏无力,3.动则气短,4.自汗,5.语音低微,6.脉细软,7.舌质偏淡或胖大,边有齿痕。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对冠心病气虚和血瘀型患者的实验指标观察 [J].
鲍延熙 ;
俞国瑞 ;
郑道声 .
中医杂志, 1981, (04) :28-30
[2]  
中医学基础.[M].上海中医学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