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优良单株选择技术(Ⅰ)——雷公藤种内变异、生物量模型和选择性状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杨细明 [1 ]
洪伟 [1 ]
吴承祯 [1 ]
江锦红 [2 ]
程煜 [3 ]
王萍兰 [4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 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4]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雷公藤; 优树选择; 种内变异;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1 [木本];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野生雷公藤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程度:枝数量>冠幅>主藤长>地径,各表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人工栽培的雷公藤植株总生物量构成:根52.75%、茎37.67%、叶9.58%,根是主要收获部位;雷公藤根系的平均含水率为43.88%,下坡>中坡>上坡;根系生物量组成以粗根为主,在不同坡位上均呈现粗根>中根>细根的规律;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雷公藤植株总生物量与枝数量、地径、平均藤径、平均藤长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r=0.9807,说明以雷公藤枝数量、地径、平均藤径、平均藤长为选择因子开展优良单株选择,可以实现以总生物量为最终目标的选择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雷公藤无性系苗木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杨细明 ;
洪伟 ;
吴承祯 ;
姜建国 ;
邱栋梁 ;
陈灿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8, (01) :14-18
[2]   雷公藤栽培及利用研究综述 [J].
洪伟 ;
李键 ;
吴承祯 ;
洪滔 ;
范海兰 ;
唐佳栋 ;
陈灿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7, (01) :92-96
[3]   雷公藤良种栽培技术及推广研究 [J].
林光美 ;
侯长红 ;
江锦红 ;
姜建国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16) :1389-1391
[4]   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 [J].
李汉保 ;
王玉玺 ;
徐学银 .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04) :206-207
[5]   雷公藤地上部位有效成分的研究 [J].
程自珍 ;
肖银生 ;
卢平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2, (03) :24-26
[6]   雷公藤地上部分资源利用初探 [J].
李汉保 ;
王玉玺 ;
王曙东 ;
赵仲坤 ;
李克 ;
周继红 .
中药材, 1990, (04) :16-17
[7]  
中药鉴定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家实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