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形上学:解释性的而非基础主义的

被引:10
作者
黄勇 [1 ]
崔雅琴 [2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2] 华东政法大学校报
关键词
朱熹; 人性; 形上学; 解释性的形上学; 基础主义的形上学;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5.01.013
中图分类号
B244.7 [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形上学有两种类型:基础主义的和解释性的。持后形上学立场的学者对形上学的批判大部分指向前者而非后者。朱熹的形上学,特别是其关于人性的形上学,是解释性的而非基础主义的,因此,它可以避免来自后形上学思想家所提出的批评。它从以下两方面的经验事实出发并试图对这样的经验事实做出解释:存在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人类情感;人禽之辨,前者可以在道德上臻于完善而后者不可能。朱熹的人性形上学对我们的道德修养起到一种重要的规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朱子新学案.[M].钱穆; 著.九州出版社.2011,
[2]  
二程集.[M].(宋)程颢;(宋)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
[3]  
朱子哲学研究.[M].陈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校点;.岳麓书社.1997,
[5]  
朱熹集.[M].(宋)朱熹著;郭齐;尹波点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