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被引:163
作者
王赞红 [1 ]
李纪标 [2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片; 大气颗粒物; 滞尘量; 滞尘颗粒物形态;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2.027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市园林植被中街道常绿灌木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其叶片生长高度恰好接近人体呼吸带,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对于北方城市环境而言,常绿植被叶片的滞尘效应尤其重要。作者选择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代表,对北方地区园林常用灌木植物大叶黄杨叶片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石市4条主交通干道两旁样点首先对选定的大叶黄杨叶片进行冲洗,5日后取回载尘叶片进行滞尘量测量,重复进行5次,获得5个周期内叶片滞尘量数据;并对叶片表面滞尘颗粒物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晴朗微风天气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8614g·m-2·d-1,单叶最大饱和滞尘量为11.6197g·m-2,累积达到叶片饱和滞尘量的时间是15日。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大于同时期环境监测的大气降尘量,差额来自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影响,这种影响约占叶片全部滞尘量的34.7%。大叶黄杨叶片表面滞尘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深度清洗后叶片表面仍滞留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说明大叶黄杨叶片可以固定有害悬浮颗粒物并使之从大气环境中清除。本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强滞尘能力是城市近地面层环境中清除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 [J].
吴中能 ;
于一苏 ;
边艳霞 .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06) :780-783
[2]   城市街道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邱洪斌 ;
祝丽玲 ;
张凤梅 .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03) :3-4
[3]   陕西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J].
康博文 ;
刘建军 ;
王得祥 ;
侯琳 .
陕西林业科技, 2003, (04) :54-56
[4]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 [J].
柴一新 ;
祝宁 ;
韩焕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21-1126
[5]   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前沿问题 [J].
王文兴 ;
童莉 ;
海热提 .
生态环境, 2005, (01) :1-5
[6]   交通污染区城市绿化植物硫含量分布 [J].
李寒娥 ;
李秉滔 ;
郁梦德 .
生态环境, 2005, (03) :325-328
[7]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J].
张新献 ;
古润泽 ;
陈自新 ;
李延明 ;
韩丽莉 ;
李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4)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