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的调查报告

被引:5
作者
常雨龙
机构
[1] 陕西省植保所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勉县; 略阳; 公社; 秋苗; 菌源; 小麦播期; 发病面积; 越夏; 病害流行; 汉中地区; 耐病品种; 药剂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汉中地区北靠秦岭,南临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纵贯其中,形成狭长的汉中盆地。当地年雨量在800——1200毫米左右,山区雨量稍多,盆地1月平均温度为2.1℃,山区1月份常年平均温度为1.4——1.9℃。盆地海拔高度500米左右。小麦种植的最高海拔约1800米。在盆地和海拔千米以下的浅山区为稻麦二熟区,千米以上的山区为两年三熟区,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自1972年以来,小麦条锈病曾于1973、75、77、79、80年出现全区性流行。1977年发病面积较大,达20余万亩。1980年是发病最重的一年,发病面积约80余万亩,占麦田总面积53.3%,其中重病田面积近40万亩,占发病田面积50%。以往发病轻的洋县(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