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卓资山地区深熔作用形成的石榴混合花岗岩

被引:23
作者
陶继雄
胡凤翔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呼和浩特
[3] 呼和浩特
关键词
石榴混合花岗岩; 孔兹岩系; 麻粒岩相; 深熔作用; 卓资山地区;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内蒙古卓资山地区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分布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混合花岗岩体 ,其产出严格受孔兹岩系层位控制。岩体中含有大量矽线石榴片麻岩残留体 ,二者界线模糊 ,具渐变过渡的特征。花岗岩中富含石榴石 ,具斑杂状构造 ,浅色组分 (熔体 )含量偏高 ,暗色组分 (难熔组分 )显著减少 ,但在残留体中 ,暗色组分有富集现象。岩石化学成分富铝Al2 O3含量 10 .6 1%~ 17.10 % ,A NKC =1.2 9~ 1.81;离子半径小、熔融活化度低的微量元素Cr、Ni、Cu、Co、V、Zr含量极低 ,而一些熔融活化度高、大离子半径的微量元素Sr、Ba含量明显偏高。HREE含量偏低 ,δEu具正异常 ;87Sr 86 Sr=0 .72 0 4 2~ 0 .72 933。形成混合花岗岩的温度为 735~ 785℃ ,压力范围可能为8.6~ 9.7Kb(1b =10 5Pa)。这一类独特的“石榴混合花岗岩” ,不是因熔融体占绝对优势的典型岩浆侵入结晶而成 ,而是孔兹岩系变质岩层就地深熔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是在中太古代时期集宁岩群形成之后本区经历麻粒岩相高级变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岩理学上的存在 [J].
张希道 .
中国区域地质, 1994, (01) :83-89+51
[2]  
成因矿物学概论[M].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靳是琴, 1984
[3]  
变质岩成因[M]. - 科学出版社 , (德)温克勒(H.G.F.Winkler)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