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盆地始新世古气候定量研究

被引:15
作者
史冀忠
刘招君
柳蓉
杜江峰
张健
刘沣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始新世; 孢粉; 古气候; 共存分析法; 定量重建;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1.005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利用德国科学家Mosbrugger和Utescher在1997年提出的共存分析法对辽宁抚顺盆地始新世古气候进行定量重建。通过共存分析获得的抚顺盆地始新世古气候参数为:年均温度为14.3~19.8℃(中值为17.05℃),最热月均温为24.1~27.7℃,最冷月均温为2.5~10.9℃,年较差为17.7~22.7℃,年降雨量为803.6~1113.3 mm(中值为958.45 mm),最大月降雨量为179.4~268.1 mm,最小月降雨量为10.2~12.7 mm。与现代气候对比发现:始新世时气温较现在(7.8℃)高9.25℃,年降雨量较现在(734.5 mm)多约224 mm,始新世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现今为温带季风气候。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Dicotyledonous wood anatomical characters as predictors of climate.[J].Michael C. Wiemann;Elisabeth A. Wheeler;Steven R. Manchester;Kenneth M. Portier.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1998, 1
[2]   The fossil cuticle as a skeletal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J].
McElwain, JC ;
Chaloner, WG .
PALAIOS, 1996, 11 (04) :376-388
[3]  
Stomatal Density and Index of Fossil Plants Track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in the Palaeozoic.[J].Jennifer C. McElwain;William G. Chaloner.Annals of Botany.1995, 4
[4]  
中国气候.[M].张家诚;林之光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辽宁抚顺煤田地层及其古生物群研究.[M].洪友崇著;.科学出版社.1980,
[6]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姚轶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03
[7]  
新生代孢粉分析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研究.[D].寇香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06
[8]  
云南中西部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徐景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 01
[9]  
山东山旺中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和古生态研究.[D].梁明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 01
[10]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定量重建古气候的研究进展 [J].
李承森 ;
王宇飞 ;
孙启高 .
植物学通报, 2003, (04) :43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