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52-2007

被引:11
作者
杨飞虎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总量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法; 技术进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快速增长没有终结.[M].李善同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M].王金营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王小鲁;樊纲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5]   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 [J].
曹吉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1) :37-46
[6]   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世界经济, 2005, (12) :3-13
[7]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8]   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 [J].
何枫 ;
陈荣 ;
何林 .
经济学家, 2003, (05) :29-35
[9]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J].
张军 ;
章元 .
经济研究, 2003, (07) :35-43+90
[10]   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 [J].
李治国 ;
唐国兴 .
经济研究, 2003, (02) :34-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