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是太平洋古陆的一部分
被引:37
作者
:
张正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正坤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
1984年
/ 02期
关键词
:
地块;
二叠纪;
晚古生代;
古纬度;
太平洋古陆;
环太平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目前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存在大小不同的地块,有人研究发现这些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早中生代时,均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笔者与马醒华于1980—1981年期间曾同澳大利亚学者合作,共同对中朝地块的山西太原地区及扬子地块的四川峨眉山地区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古地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块在二叠纪晚期也是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从而在环太平洋的周边又找到一个太平洋古陆碎块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任纪舜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 31
-
44
[2]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徐成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徐成彦
周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周正国
[J].
地质学报,
1982,
(03)
: 270
-
280
[3]
东秦岭地槽型印支运动的存在
姜春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姜春发
张庆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庆贵
张玉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玉岫
朱志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志直
[J].
地质论评,
1963,
(03)
: 116
-
121
[4]
亚洲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亚洲地质图编图组编, 1982
[5]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
1
→
共 5 条
[1]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任纪舜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 31
-
44
[2]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徐成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徐成彦
周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周正国
[J].
地质学报,
1982,
(03)
: 270
-
280
[3]
东秦岭地槽型印支运动的存在
姜春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姜春发
张庆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庆贵
张玉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玉岫
朱志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志直
[J].
地质论评,
1963,
(03)
: 116
-
121
[4]
亚洲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亚洲地质图编图组编, 1982
[5]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