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豆核心种质部分样本鉴定28K和30K过敏蛋白缺失材料

被引:8
作者
张跃强 [1 ]
关荣霞 [1 ]
刘章雄 [1 ]
常汝镇 [1 ]
姚源松 [2 ]
邱丽娟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核心种质;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28K过敏蛋白; 30K过敏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栽培大豆(G.max)核心种质经聚类随机选择样本为主,以栽培大豆保留种质和野生大豆(G.soja)为对照,利用小鼠单克隆抗体Gly m Bd 30K(F5)和Gly m Bd 28K(C5)分别检测大豆的30K和28K过敏蛋白抗原,目的是发掘过敏蛋白缺失的品种资源,明确其分布规律和特点,检测大豆核心种质的代表性,为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60份野生大豆和421份栽培大豆中没有发现30K过敏蛋白缺失的种质,但28K过敏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3.3%和37.8%。栽培大豆核心种质28K过敏蛋白缺失比率的变化趋势与栽培大豆保留种质总体规律基本相同,在3个生态区的缺失比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核心种质在28K过敏蛋白缺失这个性状上具有代表性。SSR标记分析发现,在缺失过敏蛋白的种质中,80%相似系数在0.44以下,表明这些种质遗传基础较为广泛,可充分利用类群内或类群间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培育缺失28K过敏蛋白优质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24 / 3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haracterization of a 7S globulin-deficient mutant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J] . M. Hayashi,K. Harada,T. Fujiwara,K. Kitamura.MGG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 19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