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27
作者
刘果厚
贾宝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榆; 遗传多样性; RAPD;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3.05.024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浑善达克沙地榆 ( Ulmuspumila var. sabulosa)是白榆的一个变种 ,天然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 ,在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 RAPD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地位进行了研究。在浑善达克沙地榆六个居群和对照白榆两个居群中 ,1 6个有效引物共获得了 1 1 5个位点 ,其中居群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49个 ,占 42 .6 ,高于 H amrick等的统计得出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 ( 3 4 ) ,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居群内发生了较高的遗传变异 ,个体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89个 ,占 77.4。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得出 :居群水平上以 0 .1为阈值 ,浑善达克沙地榆和对照白榆聚为明显的两支 ,本实验结果支持浑善达克沙地榆作为白榆一个变种的结论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个体水平上浑善达克沙地榆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有一定的差异 ,并与地理分布范围相关。浑善达克沙地榆由于各居群都存在相对较大的遗传变异 ,反映了在居群内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本实验结果也表明 ,RAPD可应用于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研究。文中还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变异与繁育系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特有植物大血藤的RAPD分析──植物地带性分化的分子差异标准初探 [J].
廖文波 ;
邓嫣容 ;
陈月琴 ;
屈良鹄 ;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66-71
[2]   RAPD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问题 [J].
汪小全 ;
邹喻苹 ;
张大明 ;
张志宪 ;
洪德元 .
植物学报, 1996, (12) :954-962
[3]   森林与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J].
王明庥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4) :73-77
[4]   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J].
马克平 .
生物多样性, 1993, (01) :20-22
[5]   白榆一新变种 [J].
郭建华 ;
李玉珊 ;
李晶华 .
植物研究, 1988, (01) :107-107
[6]  
遗传学数据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美)(BruceS.Weir)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