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优势

被引:7
作者
马海韵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公共危机治理; NGO;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1.06.006
中图分类号
D03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面临着经济政治制度的转型,各种内生和外部辐射的风险因素正逐步聚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所蕴涵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的正确、正规、正常的协作模式因此成为重要命题,主体构成和合作机制是该协作模式的最关键因素。非政府组织能够参与危机治理更有其强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优势,理论依据表现为资源禀赋、法团主义、公民社会与治理理论;现实优势在于以志愿谋公益的职业精神、组织结构层面的专业化和专门化、高效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汶川地震公民行动报告.[M].王名等;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法团主义.[M].张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何增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 [J].
陈晓春 ;
刘青雅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3 (04) :32-34
[5]   地震灾难触发中国NGO发展新命题 [J].
徐守振 .
中国经济周刊, 2008, (30) :43-45
[6]   民间力量在救灾中的三大亮点 [J].
文传 .
中国减灾, 2008, (06) :44-45
[8]   浅析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J].
张健 .
市场论坛, 2006, (03)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