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

被引:32
作者
刘东 [1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智能配用电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 配网; 配电网;
D O I
10.19421/j.cnki.1006-6357.2014.05.003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基础,我国配电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反思阶段以及发展阶段。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相关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实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现场测试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系统实现模式的适应性以及系统信息集成的一致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应对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成为未来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4 +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M].王益民;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配电自动化系统试验.[M].刘东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 [J].
刘健 ;
赵树仁 ;
张小庆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9) :6-10+21
[4]   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主站注入测试法 [J].
刘健 ;
张小庆 ;
赵树仁 ;
陈宜凯 ;
刘彬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67-71
[5]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 [J].
沈兵兵 ;
吴琳 ;
王鹏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27-32
[6]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J].
赵江河 ;
陈新 ;
林涛 ;
王鹏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33-36
[7]   馈线自动化算法可靠性的量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凌万水 ;
刘东 ;
陈新 ;
柳劲松 ;
何维国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7) :71-75+109
[8]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型 [J].
凌万水 ;
刘东 ;
陆一鸣 ;
于文鹏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6) :90-95
[9]   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徐丙垠 ;
李天友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09) :81-86
[10]   基于并行计算的馈线自动化仿真测试环境 [J].
翁之浩 ;
刘东 ;
柳劲松 ;
黄玉辉 ;
陆融 ;
周识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07) :4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