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被引:46
作者
夏斌 [1 ]
张晓理 [2 ]
崔毅 [1 ]
陈碧鹃 [1 ]
陈聚法 [1 ]
过锋 [1 ]
张艳 [1 ]
黄翠玲 [3 ]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3] 上海诺安农产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关键词
莱州湾; 溶解无机氮; 磷酸盐; 营养现状; 潜在性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状况
    张龙军
    夏斌
    桂祖胜
    江春波
    [J]. 环境科学, 2007, (11) : 2409 - 2415
  • [2] 秋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营养现状与评价
    李广楼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宋云利
    过锋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1) : 45 - 48+57
  • [3] 莱州湾盐度变化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张洪亮
    杨建强
    崔文林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S1) : 11 - 14
  • [4] 莱州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孙丕喜
    王波
    张朝晖
    王宗灵
    夏滨
    [J].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3) : 329 - 335
  • [5]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
    孟春霞
    邓春梅
    姚鹏
    张欣泉
    米铁柱
    陈洪涛
    于志刚
    不详
    [J]. 海洋环境科学 , 2005, (03) : 25 - 28
  • [6]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万修全
    吴德星
    鲍献文
    姜华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 7 - 12
  • [7]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高会旺
    吴德星
    白洁
    石金辉
    李正炎
    江文胜
    [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185 - 191
  • [8] 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
    赵亮
    魏皓
    冯士筰
    [J]. 环境科学, 2002, (01) : 78 - 81
  • [9]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鲍献文
    王赐震
    高郭平
    黄磊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6) : 24 - 31
  • [10] 渤海莱州湾的富营养化及其研究
    单志欣
    郑振虎
    邢红艳
    刘晓静
    刘晓波
    刘义豪
    [J]. 海洋湖沼通报, 2000, (02) : 41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