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21
作者
:
李学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李学杰
段威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段威武
魏国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魏国彦
李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李扬
机构
:
[1]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2]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所
[3]
台湾大学地质系
来源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1997年
/ 02期
关键词
:
南海,碳酸盐旋回,低碳酸盐事件;
D O I
:
10.16562/j.cnki.0256-1492.1997.02.003
中图分类号
:
P736.22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5个活塞取心钻孔的碳酸盐系统分析,并结合部分年代学和有孔虫溶解指数资料研究,认为位于CCD界面以上,以稀释作用为主的半深海陆坡区碳酸盐沉积旋回有如下特点:近2万年来区内碳酸盐旋回可以分为6期,并具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与同位素和气候旋回相比,碳酸盐旋回在时间上存在“超前”现象,超前时间为1—2kaB.P.;早冰后期,约相当于7.0-8.0kaB.P.期间,区内存在一次低碳酸盐事件,起因可能主要与区域降温有关,次为溶解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